减少供热管道及其附件

CECS 21:2000规程的超声波平测算法在受火后混凝土损伤深度评估应用中误差较大,为此进行了改进.采用双曲线模型模拟混凝土损伤沿混凝土深度方向的变化,采用抛物线模型模拟不同混凝土深度处超声波的传播路径,导出了改进算法公式并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了编程和计算.将改进算法的计算结果与超声波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改进算法可更合理、更地评估受火后混凝土的损伤深度.
设备等向周围环境散失热量的措施。
保温的主要作用是减少供热介质在输送过程中的热量损失,节约燃料,保证供热质量,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保温的另一个作用是使管道外表面温度不致过高(不超过60°C),避免烫伤运行检修人员。
保温材料应具有热导率小〔不超过3兆瓦/(米·开)〕,吸水性低,机械强度较高,在使用温度范围内不变形、不变质、可燃性小、不腐蚀金属,易于施工成型和成本低廉等特点。
保温材料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
① 无机保温材料。常用的有泡沫混凝土、矿棉、石棉、玻璃棉、蛭石、硅藻土、膨胀珍珠岩以及岩棉等。
② 有机保温材料。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如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等已在供热管道上使用。这种保温材料热导率小、耐腐蚀性好、吸水率低、质轻、强度大、加工成型简单,但耐温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
以碳化深度为评价指标,结合压汞测试技术,研究了静养时间、升温速率和恒温时间等蒸养参数对高强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静养时间可明显改善高强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而过快的升温速率、较长的恒温时间及较高的恒温温度均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不利.
供热管道的保温一般由保温层和保护层两部分构成。为防止腐蚀,先要在管子表面涂上防锈材料。保温层的厚度由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保护层一般用石棉水泥涂抹或用沥青玻璃布、金属皮包覆。必要时,在保护层外还应采取防水措施。保护层的外表面应当整洁、光滑、美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有时还刷上一层色漆,以区别不同用途的管道。
供热管道保温结构的施工方法有涂抹式、灌筑式、填充式、绑扎式和预制式,其中绑扎式和预制式结构使用广泛。
附件和设备的保温结构形式,可根据其具体形状因地制宜地选择。

测试和分析了掺复合缓凝剂(CR)的磷酸钾镁水泥(MKPC)浆体的凝结时间、水化热、液相pH值、抗压强度、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将其与掺硼砂(NB)的MKPC浆体进行比较,研究了掺CR的MKPC浆体的水化硬化特性.结果表明:CR通过控制MKPC水化体系液相pH值,使MKPC浆体的凝结时间延长、早期水化反应速度减慢、水化体系温度降低、总水化放热量减少;掺CR的MKPC硬化体中主要水化产物磷酸钾镁晶体(MKP)的生成量增加、晶体生长完好、稳定性好,MKPC硬化体的微观结构更完善,后期抗压强度显著提高.